2008 香奈兒的白色幽浮
文、攝影\李清志
香奈兒白色幽浮其實就是一座美術館,其真正的名稱是「香奈兒當代藝術空間」(Chanel Contemporary Art Container),之所以稱之為「CONTAINER」,可能是因為這座建築顛覆傳統建築的永久固定性,其建築體以玻璃纖維塑型,骨架則以鋼骨構成,可以重複拆卸組合,像真正的幽浮一般,可以巡迴在世界各地。
這樣的建築型態呈現出一種「游牧」(nomad)性格,材料構造輕巧,又可以四處遊走,符合了新時代建築師的期望;另外更因為其玻璃纖維的塑性特質,可以形塑出哈蒂心目中的流體型態,創造出哈蒂設計作品中最具流動性自由形體的作品。這座建築當然沒有當年哈蒂替台中所設計的古根漢美術館來的刺激,但是卻已經實現了哈蒂心目中流體有機型態建築的雛形。
香奈兒當代藝術空間巡迴展示由香港出發,等於為哈蒂雪恥,當年她雖然在香港贏得競圖,卻無法真正建造;如今香奈兒幽浮登陸香港島,似乎就是哈蒂重新進軍東方版圖的宣言,即使台中古根漢美術館未能實現,哈蒂仍然得到中國其他的委託業務,包括即將完工的廣州歌劇院,以及香港理工大學校園內的一棟大樓。
不論如何,這位建築界的超級星光大師,藉著香奈兒終於成功反攻東方,將來我們應該可以在亞洲看到更多她的精彩作品。
名牌與藝術界、建築界的跨界結盟已經成為一種趨勢,日本藝術家村上隆與LV合作,創作出櫻花包、櫻桃包等革命性產品,也捧紅了村上隆;建築師安藤忠雄與藝術家草間彌生、詹姆斯‧特瑞爾、理查‧朗等人,共同打造直島成為藝術天堂;LV最近更積極與建築大師法蘭克‧蓋瑞(Frank Gehry)合作,要在巴黎設計建造一座屬於LV的特殊建築。
香奈兒當然也不甘示弱,長久以來,香奈兒就以常與藝術家合作聞名,像畢卡索等頂級藝術家都是香奈兒熱心支持的對象,甚至與普普藝術大師安迪‧沃荷合作No5香水包裝設計,與Be@rbrick合作的藝術公仔等等。
首席設計師Karl Lagerfeld在去年威尼斯雙年展中的Mobile Art發佈會時就曾說:「扎哈‧哈蒂是首位擺脫時下流行後現代風格的建築師,她的作品價值,如同一首動人的詩篇,她擁有無遠弗屆的想像力。」在這座幽浮般的建築裡,我們的確體驗到一個顛覆傳統經驗的空間,不規則、有機的線條與造型,沒有一處是直角的,使我有一種進入生物體內的幻覺,當年先知約拿被吞入大魚的肚子裡,大概也是這種感覺吧!只不過這個建築內是純淨的白色,明亮光滑的表面有些類似早期的科幻電影場景。
扎哈‧哈蒂解釋構思的過程:「有賴於數位成像軟體及建造技術在複雜性和技術性方面的發展,令展覽館的計畫得以夢想成真。這是強調流動與自然的建築風格,輔以新的數位設計與製造過程,令我們順利設計了展覽館的外型\也摒棄了二十世紀建築統一而工整的特色。」
Karl Lagerfeld邀請二十位當紅藝術家,以香奈兒菱格紋手袋作為靈感來源,進行各種形式的創作。在哈蒂猶如鸚鵡螺白色建築中,可以看見藝術家們光怪陸離的創作,包括林明弘設計的菱格紋阿媽花色地坪、日本攝影師荒木經維纏著香奈兒鏈帶的裸女照、剪輯許多袋子用途的寶萊塢電影片段,以及用各種現代步槍武器攻擊菱格包的實驗等等。都賦予香奈兒包新的生命,並且呈現這個經典包多樣的傳奇面貌。
正如香奈兒女士曾說的:「我要走在時代的最前端!」
香奈兒Mobile Art這次的活動,結合最前衛的建築師、藝術家,以及創新的游牧
展覽方式,的確為新世紀的建築界帶來創新與啟發。